106.06.16 細數水果激素謠言,你上當了沒?

  • 文章出處:食力Foodnext
  • 時        間:2017.04.09
  • 作        者:農業專家 / 柴幗馨
  • 圖片來源:食力Foodnext

20世紀開始植物學家發現,植物分泌的天然「化學分子」例如生長素(吲哚乙酸)、激勃素(GA)、離層酸(ABA)、乙烯的「植物賀爾蒙」。能夠以極少量的濃度(ppm)影響植物發育,比方生長素能促進根系發展、激勃素能幫助果實膨大、乙烯能加速果實成熟等作用。

  植物激素不但化學結構單純,甚至已經存在於自然界,人工合成容易。同時又具高度物種專一性,只對植物有效,不會影響動物生理反應。爾後以「人為方式」,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調整農作物生長,例如種子發芽、莖節伸長、誘導開花、果實發以及果實成熟等技術便成為全球農業發展主流。

而過去曾傳過許多水果使用激素的謠言,更需要一一來破解!

香蕉頭尾綠中間黃,就是塗抹催熟劑人工催熟,多吃容易致癌?

  根據都樂香蕉生產公司的香蕉轉色表,頭尾綠中間黃的為後熟香蕉,即還未成熟便被採收下來,不在香蕉樹上熟成的果實,無法由外觀判定是否為人工催熟。決定香蕉由綠轉黃的關鍵,正是內生的植物激素-乙烯。香蕉在產季時往往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現象,這時農民便使用人工催熟(不是塗抹催熟劑),一種礦物類的有機資材「碳化鈣」俗稱電石,讓少量電石在常溫常壓下,與空氣中的水氣接觸後,便揮發出功能類似乙烯的氣體-乙炔,乙炔與乙烯有相同特性,都能讓綠色的香蕉轉變為黃色。

  根據台灣有機農產品生產法規,電石是「政府認證」的合法有機資材,連最嚴格的有機栽培都能夠使用,何來致癌風險?更何況乙炔為氣體分子,很容易飄散至大氣中並裂解為水蒸氣,對環境亦無傷害。

小心!蒂頭未成熟就變黑的芒果別吃,因為使用生長素催熟?

  坊間流傳「蒂頭未成熟就變黑、果實顏色過於鮮豔、果肩不明顯、果皮光滑沒有果粉等,就是使用生長素催熟的芒果。」其實蒂頭成熟速度常與貯存環境有關,無法判定是否為催熟,且無論是否使用催熟,果皮顏色都可能很鮮豔。此外果實外觀與品種有關,自然熟成的芒果亦有可能因下雨或運送中的碰撞,導致表皮沒有果粉。

  根據前高雄農業改良場場長黃昌說明,芒果結果期間,農民使用合法的益收生長素乙烯利,一種加水會釋放乙烯氣體的白色體控制芒果採收期。乙烯就像一氧化氮一樣,為原本就存在於空氣中的微量氣體,亦不在環保署表列的有害氣體清單。乙烯利具有易水解的特性,不易殘留在環境中,就算殘留在芒果表皮也能經由自來水沖洗去除,果皮原本就非食用部位,無須擔心會造成健康危害。

草莓中間空心、過大或畸形都是加了膨大劑,吃多恐傷身?

  膨大劑為激勃素的俗名,極微量的人工激勃素就有促進果肉生長的效果。激勃素具有高度植物專一性,對動物及人類沒有健康影響。過量使用激勃素反而導致果實發育不良而影響口感,造成農民損失,因此很少有濫用激勃素的狀況發生。草莓結果時高溫逆境與肥培管理不當,都會造成果實中央空心的現象,與噴灑激勃素沒有直接關聯。果實大往往與品種有關,亦無法從大小、顏色分辨是否使用人工植物激素。

鳳梨芯大太不能吃,是噴了生長激素?

  早期台灣鳳梨主要以外銷做加工罐頭為主,因此農民使合法的生長素增加收穫量。然而現在消費者喜歡吃甜度高的鳳梨,若使用生長素反而讓果實吸收更多水分,增加果實重量與體積,但卻導致甜度下降,賣不到好價錢。此外由於品種改良技術的進步,優質鳳梨品種例如金鑽鳳梨等不斷推出,不再需要使用這些生長調節劑就能種出好鳳梨。


別讓水果激素謠言傷害台灣果農,台灣農民最常使用的益收生長素與電石,長期以來皆應用在芒果果實、鳳梨催花等技術。由於這類果實成熟時間或開花期往往不一致,又或者採收期容易碰上颱風造成災損,為了降低農損,運用人工轉熟或是採收後催熟,便是果樹管理最好的經營策略。幾十年來的優質管理技術不但提升農民經濟收入,也成就台灣水果王國的美譽,最頂級的芒果、鳳梨以及香蕉等也外銷到日本、中國以及東南亞市場。然而,農民與改良場多年的功勞,卻被少數團體打著食安旗幟刻意汙名化,只能希望聰明的讀者能理性思考,明辨是非,與農民一同努力讓台灣農業有更美好的將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