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1.10 玉米家族都是寶 抗氧化、助排便!


玉米家族都是寶 抗氧化、助排便

˙文章出處: 康健網站

˙時 間 : 2017.10.19

˙作 者 : 陳蔚承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外表金黃油亮的玉米是最常民的食物,不僅味道鮮甜,還富含各種營養。拜技術所賜,現在市面上除了常見的黃玉米,新產品如紫玉米、白玉米、雙色水果玉米也相當受歡迎。


各種玉米都是寶

         玉米是澱粉類食物,除了可以提供每日所需熱量,它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指出,只要攝取約165克的熟玉米(約1根)便能滿足一天所需纖維素四分之一,可以幫助排便;葉黃素、玉米黃素、阿魏酸都是有抗氧化效果的植化素,可以保護眼睛,預防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及大腸癌。

         其他如紫玉米則富含花青素,同為抗氧化物;水果玉米的特色是甜度比一般玉米高,達到18度,因此也稱超甜玉米。農委會資料顯示,水果玉米的含糖量為12%到17%,水分達75%到78%,香甜多汁,富含維生素C、鉀、鎂等礦物質。

玉米的小孩—玉米筍 

         玉米筍是玉米在長出果穗之後,腋芽會長出第二、三穗,為避免影響玉米的成長,農民會先「疏果」,摘掉多餘的幼嫩果穗,而這些尚未長大成玉米的就是玉米筍。

          不僅體格不同,營養也大不同,玉米的醣類含量高,在營養學上屬於澱粉類,而玉米筍所含醣類、蛋白質和脂肪量都遠低於玉米,屬於蔬菜類。 與一般甜玉米相比,玉米筍的熱量是一般玉米的三分之一,脂肪更只有八分之一,每100克(約9根)玉米筍只有30卡熱量,而且鈣質和維生素C比一般玉米高。

玉米的頭髮—玉米鬚 

         漢光中醫診所院長林育琦指出,玉米鬚性味甘平,可利尿消水腫、降血壓,配合金錢草、通草、木香、枳殼、化石草、冬葵子、車前草等藥材能治泌尿道結石,「只要水滾後轉小火,前後共煮15多分鐘就可以飲用。」 

吃玉米減重?
白玉米可能有用 

         許多人用白玉米來減重,原因是抗性澱粉高且熱量低。根據食藥署的食品營養資料庫的數據顯示,以常見黃、白、紫、雙色玉米的熱量來看,白玉米的熱量的確是最低的:

          泰安醫院營養師李錦秋指出,白玉米抗性澱粉及熱量較低的特性,的確有助於體重控制,但白玉米是澱粉類食物,一般來說吃1到1.5根左右就相當一碗飯的熱量,但許多人吃一根是沒有飽足感的,因此如果想用玉米減肥,要控制玉米和其它澱粉食物的攝取。 


玉米農藥多?其實是誤解

         坊間盛傳玉米農要多,所以不要多吃。防毒達人譚敦慈說這其實是誤解,因為玉米 在冒出幼嫩果穗時,摘下頂部的果穗就是玉米筍,剩下的果穗在穗頭點了農藥後,直到採收都不會再用藥。因此,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農藥早已分解。

          如果真的擔憂農藥問題,譚敦慈表示可以先將外皮剝到剩下兩三片皮,開始以軟毛刷在流動清水下,慢慢轉面、從頭到尾地輕輕刷洗,一併剝除剩餘外皮和玉米鬚,再泡入水盆中,水龍頭關到最小的流水,持續10~12分鐘即可。
聰明選購玉米,妥善保存避免黃麴毒素

          吳映蓉在書中指出,選擇果身長、顆粒飽滿為佳,若不馬上吃,就先不要除去外葉,以紙張包裹放冰箱可存放一個禮拜,但若發霉,可能會含有誘發肝癌的黃麴毒素,因此不要食用及購買。 另外由於膳食纖維豐富,因此玉米也是典型「明天見」的食物。李錦秋建議玉米不好消化,因此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建議除了要控制份量,同時也要咀嚼久一點及多喝水。

106.11.10午餐

白米飯280大卡
豆瓣燒魚120大卡
五更雜拌55大卡
豆干肉絲45大卡
炒高麗菜30大卡
金菇三絲湯35大卡
杏仁餅乾60大卡

106.11.09午餐

白米飯280大卡
花雕雞120大卡
地瓜薯條55大卡
四季小魚45大卡
炒小白菜30大卡
海帶芽蛋花湯35大卡
小番茄60大卡

106.11.03 全球兒童發胖ing!「坐在哪裡吃」很重要!


全球兒童發胖ing!「坐在哪裡吃」很重要

˙文章出處: 康健網站

˙時 間 : 2017.10.13

˙作 者 : 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 康健雜誌



          近年來全球「肥胖兒童」人數持續增加,據研究統計,2016年全球5-19歲肥胖兒童及青少年達1.24億人,比40年前增加逾10倍!兒童肥胖會危害未來的健康。與正常體重兒童相比,過重兒童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症狀的風險顯著提高。

           肥胖兒童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與胰島素、胰島素阻抗等糖尿病危險因子的濃度都大幅提高。他們的心臟也較肥大,增加未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

           孩子的飲食習慣是父母的責任,掌握以下4要點,讓孩子遠離肥胖:

1.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兒童的活動力較強,每天應規律運動60分鐘以上,並遠離二手菸,以維持正常體重與BMI值。

2.拒吃垃圾食物應從小養成 


孩子會過胖,除了缺乏運動,最主要還是來自於飲食習慣,吃得太多,而且吃下太多高油脂的速食餐點與各種高熱量的含糖飲料。
(鄭佳玲繪)

3.陪孩子一起吃飯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發現,餐桌上缺乏鼓勵話語、家人沒有互動、氣氛冷淡時,小孩肥胖機會愈高。

研究請120個家庭錄下用餐過程,然後透過錄影分析,結果發現,正常體重的孩子,父母在用餐時會出現比較多鼓勵、正向的語言,而且每個家庭成員都很享受彼此陪伴,很少玩手機、看電視。

而過重兒僅55%在廚房餐桌用餐,正常體重的孩子則高達80%;近三分之一的過重兒會窩在房內吃飯,體重正常的孩子卻只有17%。

4.避免給孩子使用「大人的盤子」

新的研究發現,給小孩用大的餐盤會導致他們拿更多食物、吸收更多的熱量。

這份發表《兒科(Pediatrics)》雜誌的研究把41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分在兩間不同的教室吃午餐,一組用小孩的盤子,一組則用大人的盤子,其中除了麵包和牛奶的份量是固定的,其他主菜和配菜則可以自由選擇。結果發現,用大盤子的那組平均多拿了90卡的熱量。 如果你希望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就把那道菜分在大一點的盤子裡,希望他們少吃點雞塊,就分在小一點的盤子裡。

106.11.08午餐

夏威夷炒飯350大卡
鐵路肉排150大卡
綜合滷味70大卡
雙色花椰30大卡
巧達濃湯35大卡
巧克力餐包60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