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8.10 今日午餐


炸醬麵400大卡
香滷雞腿180大卡
海帶三絲100大卡
清炒杏菜35大卡
花生豆花湯60大卡
羅宋麵包80大卡

105.08.09 今日午餐


五穀飯280大卡
白菜獅子頭200大卡
甜玉米三丁120大卡
清炒小白菜35大卡
香拌小品80大卡
海帶排骨湯60大卡
鳳梨60大卡




105.08.08 今日午餐


白米飯280大卡
雙蘿燒雞180大卡
五味豆腐100大卡
清炒青江菜35大卡
海鮮白花80大卡
山藥排骨湯80大卡
海綿蛋糕60大卡




105.08.05 今日午餐


白米飯280大卡
麻油魚片150大卡
台式小炒100大卡
清炒小白菜35大卡
椒鹽豆腐100大卡
養生湯50大卡
海綿蛋糕60大卡

105.08.05 走進賣場看食安,7大重點一定要懂

˙文章出處:  Web only
˙作    者:  王暄茹、林慧淳
˙圖片來源:   康健雜誌
˙時    間:   2016.07.29


一、環境 
觀察重點:
1.環境清潔、分區清楚;
2.是否有病媒出沒;
3.廢棄物妥善處置 

˙不建議採買:環境雜亂,食品隨地擺放,蒼蠅、蟑螂現身 

˙專家建議:實踐大學餐飲管理系副教授陳德昇強調,動線也很重要,「人流和物流的動線要顛倒」,也就是說,人要從最乾淨、少污染的地方進入;而貨品則相反。如此可避免因管制不當而產生交叉污染的機會,尤其在賣場的生熟食製備區域,可觀察是否設置兩道門或有雙向設計?如果因為空間不足,至少處理生熟食的人員行經路徑應分流,可降低食安風險。 

二、冷藏冷凍區 
觀察重點:
1.冷藏和冷凍櫃正常運作,冷藏溫度應為7℃以下,冷凍櫃為-18℃以下;
2.賣場人員定時檢查溫度並記錄,食品正確放在建議溫層中 

˙不建議採買:冷藏、冷凍櫃溫度顯示壞掉或溫度不夠低,溫度紀錄不完整,冰櫃嚴重結霜、漏水影響保冷效果,應冷藏商品誤置冷凍區,商品裝太多影響保冷效果 

˙專家建議:中華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HACCP)理事長陳元科指出,從食品生產、運輸、倉儲到販售每個環節都應做好溫控管理,通路進貨時的車溫、品溫需列入驗收項目;到了賣場,上貨時也要注意,食品不可超過冷藏、冷凍櫃的「最大裝載線」(通常是冰箱的七成滿),或擋到出風口,以免影響冰箱內的冷氣循環,危及食安。 

三、熟食區 
觀察重點:
1.設備乾淨;
2.熱藏溫度維持在60℃以上
3.熟食區作業人員應穿戴整齊的工作衣帽,處理食物時應戴口罩、手套 

˙不建議採買:熱藏溫度不足,如滷大腸湯汁上浮油脂。取食夾標籤脫落 

˙專家建議:生、熟食交叉污染、熱處理不足、及烹調完食物放置在室溫環境中過久,是導致食物中毒的3大主因。陳德昇指出,7~60℃是微生物活躍的環境,尤以室溫37℃環境更是病原菌最活躍的溫床,因此,熟食區最應注意溫控管理。熟食的加熱,一般而言中心溫度至少應達75℃以上,熱藏溫度則維持60℃以上。愈來愈多賣場熟食區在菜餚下方設有加溫裝置,可觀察是否運行。值得鼓勵的是家樂福的熟食區部分區塊已設置玻璃櫃隔絕外界,避免髒污或病菌入侵。若不宜持續加溫的冷熟食(例如涼拌菜或便當),陳元科則認為賣場應有「小時管理」確保食安,例如,便當上架4小時未售出則應停售廢棄,更換一批新產品。通路的小時管理上,大潤發指出,鮮食是4小時,萊爾富的茶葉蛋是8小時,關東煮4小時。好市多則回應,烤雞上架2小時沒賣完就下架。 

四、烘焙區 
觀察重點:
1.環境清潔,作業人員穿戴整齊的工作衣帽,處理麵包時應戴口罩、手套;
2.取食夾定期殺菌清潔 

˙不建議採買:賣場人員未戴口罩且徒手碰觸麵包,烘焙區有不明半成品隨意擺放,烤盤嚴重刮傷 

˙專家建議:陳德昇指出,包括大賣場在內的麵包烘焙場所,常忽略更換烤盤,他常看到整個烤盤已烤到焦黑、變形、處處刮痕,仍繼續使用,恐怕高溫下溶出不良的金屬類物質,不但影響產品口感,也有礙安全。如果真有預算限制無法立即全面更換烤盤,陳德昇建議可加墊耐熱烘焙用紙,避免麵包直接接觸。對此大潤發回應,烤盤會分批送至專門處理廠清潔,並定期汰舊換新。此外,取食夾的消毒也很重要,家樂福在烘焙區設置專用的紫外線殺菌機,降低病菌污染風險。 

五、禽畜水產管理 
觀察重點:
1.冷藏、冷凍櫃運作正常;
2.設置洗滌、排水設施;
3.魚肉分切室環境清潔、處理生魚片人員作業中配戴口罩、手套。是否有處理生魚片又處理其他非即食性食品而造成交叉污染 

˙不建議採買:水產裸賣魚放在保麗龍盒中無法有效保持低溫販售,水產區冰塊融化的排水管沒有接到排水孔,導致地面積水髒污,分切區切肉機上有未喝完的飲料 

˙專家建議:禽畜肉品和水產品有冷藏和冷凍之分,分區應明確且做明顯標示,以便消費者清楚辨識是「冷藏肉」或是「解凍肉」,食材達人徐仲認為,如果賣場按照標準流程處理,冷藏肉和解凍肉只有口感不同,食安問題不大。陳德昇則建議,裸賣魚可採用「官能檢查」觀察新鮮度。
(1)眼睛明亮無凹陷、鰓要紅;魚腹沒有鼓起來;(2)輕壓魚身,新鮮的魚肉是硬的、有彈性;(3)魚鱗貼緊魚身,不易刮除。 

六、特殊食品專區 
觀察重點:
1.有機、產銷履歷或CAS專區;
2.有降低過期品的做法 

˙不建議採買:沒有設置特殊食品專區,或雖然設置專區,但食品混雜未分類妥當。 

˙專家建議:暐凱國際檢驗公司總監黃乃芸認為,雖然設置專區與食安管制並未直接相關,但賣場若能有相關措施,顯示其重視食品安全,且願意陳列較多的安全商品,無論對民眾的食安保障、或是對整體食安宣導的推動也有正面助益。而透過各種促銷手段(例如降價、買一送一),也能減少過期食品產生,降低食物浪費,不過消費者選購這類商品後,應儘快食用或烹煮。 

七、食品標示 
觀察重點:過敏原標示、基改食品標示、食品原料和添加物全成分展開、重組肉標示、果汁標示 

˙不建議採買:各式商品未依《食安法》正確標示,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 

˙專家建議:黃乃芸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不妨多看一眼,才不會被誤導,買到不適合的商品,尤以兩類較易踩雷。 
(1)基改食品標示:目前對於基改食品強制標示的包括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物,而散裝食品還沒全面強制標示,因此如果消費者想避免買到基改食品,還是好好在選購前看清標示。 
比較特別的是,全聯福利中心生鮮中心副理王志偉指出,生鮮架上的散裝豆製品也已全面採用非基改豆製造,用心值得鼓勵。 


(2)果蔬汁標示:有些果汁商品的標示遊走法律邊緣,雖無直接違法,但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因此黃乃芸建議消費者,選購果汁類飲料時,直接看瓶身的「原汁含有率」和成分標示,才能確實看出產品中含量最高的究竟是不是品名上宣稱的水果。例如品名為「蔓越莓葡萄綜合果汁飲料」,細看後卻發現,成分依序為水、濃縮葡萄汁、濃縮白葡萄汁、濃縮蘋果汁及濃縮蔓越莓汁、天然香料、維生素C及檸檬酸,而品名最明顯的蔓越莓汁濃縮汁,列在第五位,可見含量不如蘋果和葡萄,若因蔓越莓汁而購買的消費者恐怕要失望了。